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军工基金的江湖迎来大佬级新玩家 [复制链接]

1#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工行业的顶级研究大佬冯福章也在发新产品了。

本民工接触卖方多年,行业内提起冯福章,故事可太多了。

但最经典的故事还是要数在年年底的新财富的颁奖典礼上,已经连续拿了数年新财富*工行业第一的冯福章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因为看淡*工行情而获奖。

纵观卖方历史上,看空的报告寥寥无几。对于大多数典型的行业分析师而言,没贝塔行情的时候要挖掘个股的阿尔法机会,有行情的时候更要挖掘龙头,如果不推荐标的,就会面临没有饭吃的后果(没有派点,也就没有分仓佣金)。

作为*工行业最著名的卖方团队,冯福章敢于看空自己所属的板块,这种敢做敢为的个性放眼整个卖方分析师行业都比较罕见。实际上,做投研需要敢于在关键时刻看空,因为理论上讲,没有人比行业研究员或者专注该领域的基金经理更懂这个板块的风险,忠于自己的内心,能提前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险,也是很能体现专业性的。

说个题外话,我在遇到这种敢于看空的专业人士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带有一丝敬意。

去年8月左右教育“双减”的时候,一个教育主题基金经理几乎提前清仓了所有持仓的教育股(当然后来产品也改名了),躲避了大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违反基金合同,这个违背了契约精神。

我当时旗帜鲜明表明了我的观点:这个不能简单用风格漂移去形容他们,因为人家之前确确实实重仓过,你们往前翻几个季度就能看到。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已经看到自己管理的行业主题基金所重仓行业的价值毁灭,用他们的认知提前规避了风险。比如你作为教育行业的基金经理,你太了解*策对该行业的影响了,你会比其他基金经理更早能看到行业的价值毁灭,所以为什么不清仓?

大家都讲契约精神,觉得基金合同就是一切,但主动权益基金并不是指数基金,主动权益基金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而且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受托管理财产,最重要的第一性原则是——尽可能为投资者赚钱、避免亏钱。注意,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是,所谓的基金合同中投资范围约定的优先级,是低于“尽可能为投资者赚钱、避免亏钱”这一原则的。

但是基金的运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很多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基金经理其实想管全市场产品,而不是行业主题产品。但是这不是基金经理能决定的,如果五年前给你一只消费产品,或者医药产品,那真的是撞大运了,恭喜你拿到了人生的阿尔法,也就是消费/医药行业的贝塔。但如果你早几年管理的是一个金融地产主题产品呢?那可能干几年就失业,熬不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情了。

平心而论,如果我是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面对如此价值毁灭的情况,我宁可违反合同也要规避明确要到来的风险——我的产品持有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钱都不是大水打来的。

当然有一些行业本身没有发生价值毁灭,却跑到其他赛道去重仓布局的产品,我就比较难理解了,比如消费主题基金去买芯片半导体。如果基金经理看穿了行业的负贝塔,选择了远离,简直可以称之为智者。明知道教育行业要血崩,我还继续持有,我是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

回到之前的话题,个性鲜明的冯福章显然是一个非典型首席分析师。他在年进入证券行业,历任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兼*工首席、安信证券副所长兼*工首席。在年至年间,凭借着扎实的行研经验,他率领团队连续7次斩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工行业第一名,受封“白金分析师”称号,奠定了在*工研究领域内的地位。

啥叫“白金分析师”?“新财富白金分析师”是累计7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的分析师,获颁“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荣誉奖(其中累计4届及以上为首席分析师身份参评,且满足条件当年为在职分析师)。国防*工行业于年开始首次参评。也就是说,自这个行业开始参评以来,冯福章一直包揽了这个奖项的第一名到年为止。

无敌也是一种寂寞。已经站在了行业研究之巅,我想很多人都会技痒难耐,作为一个“过往每年调研*工、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50家以上,对*工等行业实现一级、二级纵深覆盖,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且拿满各种评选奖项大满贯的资深首席,下场去做投资是很合理的路径。到了年8月,他终于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去处:出任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

当时业内就有很多猜想,我也发了微博猜:未来如果发产品,会不会是*工主题的产品,能不能PK当前的这些*工大佬?

现在消息终于落地了,我还是很期待的。看了招商高端装备的招募书,基本上确定这是个*工主题基金(注意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中证*工指数,而是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

这个产品的投资范围并不仅限于*工,万一*工行情不好,投资组合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

冯福章在作为卖方首席的时候,应该跟全行业的*工基金经理都有接触过,他可能比行业内的其他人都更了解对手,未来的同台竞技,这个人会不会是*工基金里面的强有力的搅局者?

关于*工行业还有一个著名的段子:

年6月份,当时的华泰证券*工首席王宗超发出灵*拷问: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整个*工板块市值,这正常吗?

年底,该首席再次发问,茅台一家已经超过整个*工板块市值,这合理吗?

年11月21日,茅台市值=*工板块市值的3倍。

而现在,按照中证*工指数的成份股计算,*工板块的市值约为1.9万亿,茅台的市值约为2.3万亿。

段子虽然是段子,这背后是均值在回归,*工板块在奋起直追。

坦诚来说,今年以来市场连续回调,新基金并不好募集,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募集情况都不甚理想,近期甚至出现了权益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这个市场向来是“好发不做好,好做不好发”。年初至今(截至年2月22日),中证*工指数已经回调近19%,选择在这样的情绪低点发产品,募集起来注定不会太顺利,但未来的产品应该不难做。

我觉得冯福章是一个忠于本心的分析师,卖方转型买方做投资不容易,祝福大佬。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