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视野本土研究解码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 [复制链接]

1#

导读:年12月,港交所公布了上市改革的举措,将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在主板上市,并放弃设立创新板。港交所行*总裁李小加当时坦言,这是年引入H股之后,港交所在过去20多年在上市制度方面做出的最大变革。

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一批新经济的公司陆续在港股上市,涵盖移动互联网、创新医药、新消费等领域。同时,伴随着A股和港股两地的交易市场打通,北水持续南下,不少公募基金均在组合中纳入港股优质标的,“重仓中国”变得更加国际化。

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视野在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视野,本土研究”,正是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的鲜明标签。基金经理大多是从海外市场起步,深耕港股、美股、A股,他们会从更宽广的维度思考,在“升维”中发现机会;同时,他们掌握扎实的本土研究方法论,了解行业景气度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全球视野是一种思维,用全球视角看待国内的产业趋势和可能的终局,例如,中国在某些行业的发展具有领先优势,如锂电池等;但在另外一些行业,如半导体、SaaS、VR、AR等领域则是由海外引领,值得我们借鉴。本土研究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大量机会深入一线调研,跟公司管理层、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学习和求证。”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李耀柱用简明扼要的一段话阐述了“全球视野,本土研究”八个字的内涵。

这八个字既是广发基金海外团队的品牌标签,也是每位基金经理从业经历及投资框架的映射。李耀柱入行看的是美股、港股,后来深耕港股、A股、美股,锻造了扎实的全球投资能力;杨定光出身商业世家,先天对商业比较敏感,是行业中少有的打通“A+H股”的价值投资老将;张东一从年开始覆盖A股和港股,以消费为圆心,向医药、金融、制造等行业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张笑天有9年股票投研经验,构建了以港股、A股、美股中的科技成长行业为核心的投资能力圈;新生代基金经理樊力谨曾是海外研究组组长,他的策略是深耕港股的富矿行业(互联网、医药、新消费),从中挖掘成长红利。

十年光阴荏苒,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在几轮牛熊周期的考验中并肩作战,携手前行。他们在充分发挥本土研究优势的同时,也在更宽广的市场中培育了自己的“全球视野”,并以优异的长期业绩获得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肯定。

自年以来,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团队连续8年获得三大证券报权威奖项,其中,4次荣获《中国证券报》授予的“海外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5次荣获《上海证券报》授予的“金基金·海外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连续4次获评《证券时报》评选的“海外投资明星团队奖”。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帮助大家了解广发基金海外团队的5位基金经理。

李耀柱:科学与艺术结合

在全球产业链中挖掘优秀成长

著名作家张爱玲女士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对李耀柱来说,他比别人幸运的是,他在大学时代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投资,并一早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年,还在中山大学力学专业读大二的李耀柱,偶然接触了A股市场。他拿着家人出资的十几万本金,在牛市获利几十万。然而,年的熊市,他的账户从高点出现大幅回撤……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敬畏市场的种子,也影响了他之后的投资世界观。

后来,他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攻读金融数学与统计专业研究生。“那时,我就立志要走专业化的投资道路。”回忆起赴港求学,李耀柱分享了他最初的想法。

香港无疑是国内投资者了解海外投资理念和方法的首选窗口。在香港学习期间,李耀柱不仅接受了正统的科班培训,也渐渐认识到,只有持续提升投资能力,才有可能从市场中稳定地获得超额收益。

年毕业后,李耀柱加入广发基金,先后从事交易、研究等工作。4年交易员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基本面、市场趋势和市场情绪有深入的理解和敏锐的判断。年,他进入国际业务部负责行业研究,主要覆盖互联网科技类上市公司,重点跟踪美股和港股的优秀企业。

年12月,李耀柱开始担任QDII指数基金经理,所涉及的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全球医疗保健指数、生物科技指数等,其中不少指数是海外新兴产业类、科技类指数的代表。在此期间,他对医疗保健、科技等行业的产业链进行了重点跟踪,为其后来理解国内优秀企业打下了基础。

年11月9日,是李耀柱职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他开始担任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的基金经理。这是一只主动型基金,投资范围覆盖A股和港股,港股通标的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最高可达95%。李耀柱开始将过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基金组合管理中,并展现了清晰而稳定的价值成长风格。

从持仓风格看,李耀柱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股特征,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个股的选择,偏好TMT、消费和医药三大成长赛道。从背后的内核看,李耀柱把时间要素融入到了成长中。他认为:“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投资收益的实现,同样需要时间才能达成。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通过陪伴优秀企业成长,让优秀企业为持有人带来良好的中长期回报。”

在自上而下的框架中,李耀柱强调从全球产业链中寻找投资机会,他是市场上比较少的横跨港股、美股、A股三大市场的基金经理。他强调投资的重点不是选择市场,而是选择行业和个股,从全球产业链中找到各个环节最优秀的企业。在每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都有着优秀的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也是李耀柱选股体系中最重要的软性指标。

在自下而上选股过程中,李耀柱偏好企业处在ROE向上生命周期的阶段。他认为,企业的成长会经历高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ROE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ROE生命周期是独立于景气度周期之外,一个更长趋势的变化。在企业处在ROE向上阶段时,代表企业的竞争力在改善,或许来自更强的定价能力,也可能来自更好管理对周转率的提升等因素。

李耀柱也做过量化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美股、A股还是港股,ROE上升过程中带来的超额收益是最多的,也是获取企业超额收益的“甜蜜点”。同时,李耀柱一直强调公司的进化力,具有强大进化力的公司可以穿越行业和经济周期。我们可以看到,李耀柱把科学和艺术融入到了他的投资体系中,帮助他实现了长期优异的投资业绩。

杨定光:注重估值和质量平衡

追求长期投资的复利

年8月13日,杨定光接手管理广发创新驱动,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执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因而,他时常自谦地说自己是“公募新人”。但实际上,杨定光入行已有14年,从事投资已有11年,是一位经历了多轮牛熊周期的专业选手。

杨定光的履历显示,年,他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兴业证券自营投资部担任行业研究员,年7月升任投资经理。年,杨定光调入在当时绝对收益领域有着很好口碑的兴证资管,先后任投资经理、投资总监,并在年被提拔为副总裁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年7月,杨定光加入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任部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从券商资管到公募基金赛道,杨定光保持了在兴证资管时代的投资方法论——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进行深度研究和跟踪,以寻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在组合管理上,他的风格偏价值成长,行业适度分散,注重估值和质量的平衡。

“每个人的风格都会带着成长的烙印。我在从业早期就是按价值体系培养,底层思想是择股,宏观经济判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市场的方向很难看清,我更倾向于将精力相对集中在个股的深度挖掘和精研上。”杨定光认为,对企业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到内核。

具体而言,杨定光重点研究企业的三张表——人力表、技术表和财力表,这与大部分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其中,人力表是最重要的,代表一个企业的灵*。杨定光告诉我们:“人至关重要,人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执行力,企业最顶层的逻辑是价值观和文化的逻辑。”在他看来,文化是根,正确的价值观会渗透到他的择股上。杨定光出生于商业世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小见过各种商业模式和陷阱,对商业和人特别敏感。”

我们一直说专注才能成就专业。杨定光从业十几年以来,长期保持高勤奋度。晚上在家,他依然坚持研究工作,经常两三个小时都在打电话,与研究员、产业研究专家讨论公司基本面、行业景气等。杨定光半开玩笑地说,自己脑子里都是股票。在他看来,基金经理亲自调研上市公司、看公司财报、做盈利预测模型,能更好感知公司基本面所处的状态。

不过,杨定光并不是对A股和港股进行全覆盖,而是把自己的能力圈定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重点跟踪不超过家优质企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什么股票都懂,大概率不是很出色的基金经理。”杨定光认为,通过长期跟踪一批优秀公司,可以对基本面形成深度认知。而正是基于深度认知,杨定光在个股持仓比较集中和稳定,面对市场剧烈波动时能够坚持,在择股上也有较高的胜率。

在投资上,杨定光特别喜欢一句话:大道至简。他运用的也是最传统的价值投资框架:看重企业利润创造的本源,避免买得太贵(重视估值),也避免买低质量公司(看重竞争力),坚持价值基础上的复利原则(绝对收益思维)。他希望通过一以贯之的投资体系,努力实现长期投资的复利。

张东一:以消费为圆心

精选风险收益比突出的优质资产

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基金经理运筹帷幄,管理资金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充满神秘又宛若明星。但当张东一谈起自己的职业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道:“基金经理就相当于一位厨师,当后厨有更多熟悉的食材可供选择时,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烹调出合时合宜的美食。”

生动形象的表述,其实也映射着张东一对做好基金经理的感悟:“食材足够多、足够熟悉,才能做出更多好菜。”对应到投资中,张东一对研究范围不设限,以全球视野在A股和港股中精选好公司;她以消费为圆心,向医药、金融、制造等行业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对于看好标的,她也会兼顾成长性和安全边际,精选风险收益比突出的优质资产。

张东一是广发基金自主培养起来的明星基金经理。年,她从全球顶尖的大学——伦敦*治经济学院(LES)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担任行业研究员。当时是2月份,A股刚经历年-年大牛市,正处于均值回归的过程。张东一研究的是当时相对“冷门”的行业——消费。

作为伦敦*治经济学院、英国约克大学的金融和会计双硕士,张东一从入行就把自己的财务专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消费行业的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也鲜有故事概念炒作,对研究员而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看报表、做渠道调研。

在从事行业研究的5年时间,张东一把重点跟踪的公司报表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拆解,比如开了多少家店、每家店能挣多少钱,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进行相互印证,最终才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形成完整、准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她见证了优秀的消费公司逐步成长的过程,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年,张东一从研究员提升为专户投资经理,覆盖的行业拓宽至医药、制造业、电子、金融等。因管理业绩出色,年7月,张东一转任公募基金经理,此后,A股和港股成为张东一的主要投资阵地。

张东一认为,投资是赚取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而ROE是衡量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率,是股东回报的本源。因而,她的投资也是围绕ROE构建框架,主要采用两种策略:一是长期持有高ROE公司的策略,也就是在合适价格买入好公司并长期持有;二是PB-ROE策略,找到PB估值和ROE盈利能力比较匹配,中短期风险收益比较好的品种。

那么,哪些行业ROE比较高呢?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金融、家电、部分制造业等板块均位列其中。以张东一管理的广发聚优为例,累计超额收益贡献比较突出的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电,这些都落在大消费领域。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张东一也曾经在年二季度把港股的李宁纳入到其管理的广发估值优势第二大重仓,那一年李宁涨幅达到%,对其组合的收益贡献超过10%。

我们也发现,港股在大消费领域对A股是很好的补充,包括张东一在组合中重仓的国潮服饰(李宁、安踏、波士顿等),生物医药(药名生物、微创医疗等),互联网新消费(美团、腾讯等)。这些代表新消费的企业,为张东一的组合贡献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除了要获得投资收益,张东一也非常注重持有人的体验。她认为,持有人最终能否在一只产品上赚钱,和产品的波动率高度相关。她希望通过降低组合的波动率,让持有人获得还不错的盈利体验。

张笑天:个人的Alpha背后是时代的Beta

追求与时代趋势契合的成长

今年,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引进了一名新成员——张笑天。年出生的他,人如其名,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睿智而坚定。张笑天在基金行业从事股票投研工作已有9年,在投资岗位工作也有五年半,是一位研究基本功扎实、投资体系成熟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张笑天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运筹学专业。“运筹学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学算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张笑天介绍,运筹学专业有一句流行的座右铭:“There’salwaysabetterway”(无论做任何事情,总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意识让他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