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一、投资策略:为何幸福总是相似,不幸却各有不同?
陈杰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年初以来30个城市地产累计同比销售增速33.4%,同比增速继续回落;2、国内工业品中钢铁、水泥、煤炭均出现上涨,海外大宗品普遍下跌;3、两融余额较上周下降1.3%至亿元,大小非本周净增持4.7亿元,是近三个月来首次出现净增持。
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最近两周的市场下跌让投资者对“资产荒”的逻辑产生怀疑;而从市场结构来看,近期高分红股票成为热点,但对于早已习惯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来说,高分红意味着低成长,是否向这类股票换仓是一个痛苦的抉择。
对于以上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回顾“股灾”以来的市场特征,会发现“幸福总是相似,而不幸却各有不同”——每当市场反弹,言必及“资产荒”;而每当市场下跌,则理由千差万别。从去年“股灾”以后,A股市场又经历了好几轮起落。每当市场反弹的时候,看多的理由似乎只有一个——因为“钱多”所以“资产荒”。但就是在这种“资产荒”的环境下,股市却出现了好几次毫无征兆的突然下跌,而且每一次下跌,大家解释的理由都不一样——年初的暴跌,大部分人解释为是“人民币贬值担忧”、“熔断破坏了市场情绪”;2月底的下跌,大部分人解释为是“任某强事件和街区改革引发*治担忧”;5月初的下跌,大部分人解释为是“权威人士讲话引发*策收紧担忧”;而上周的市场下跌,大部分人又解释为是“银行理财新规将斩断场外资金入市渠道”。
2、这种市场特征造成的问题是——大家都失去了市场判断的方向,人人都变得随波逐流。一方面,如果相信“钱多”、“资产荒”的逻辑,照理说就应该一直看多,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资产荒”的逻辑从来就没有真正被证伪过,但这样就逃不过今年以来的四次下跌;而另一方面,由于每次下跌的理由都千差万别,这样便扰乱了大家的“预警系统”,无法对下一次下跌做出提前预判——今年以来,如果是大家提前预判到的利空,最后都不是利空(比如二季度的人民币贬值、6月份的大股东减持高峰、加入MSCI失败、英国脱欧等大家曾经担心的利空事件,都没让市场跌下去),但不是说看不到利空市场就不会跌,反而每次下跌似乎都是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这种市场特征会带来一个问题:无论是看多的人还是看空的人,都对自己的判断体系失去了信心,大家只好“快进快出、追逐热点”,最终做得都很累但却又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
3、反思“幸福”的逻辑——“钱多”确实是一个客观现实,但真正的“资产荒”是“优质资产荒”,从“资产荒”到“股市涨”,中间还有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传导过程。我们在近期拜访了一些保险机构和银行理财部门,也切身感受到“钱多”、“资产荒”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成事实,确实无法被证伪——因为在他们的负债端,资金在源源不断地流入;而在他们的资产端,却很难找到合意的资产来配置。但对他们来说什么才算得上是“合意资产”呢?——是那种既能提供高于负债端成本的收益率,同时潜在风险又在可控范围之内的资产。过去一年,这些资金不断在不同的大类资产之间进行收益率和风险的比较,那种收益率和风险匹配程度最优的“优质资产”,就会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而股票只是这些资金进行比较和挑选的大类资产之一,当股票成为比较下来相对最优的资产时,“资产荒”就会带来“股市涨”;但当其他资产的吸引力超越股票时,“资产荒”就不会带来“股市涨”,因此我们不能仅通过“资产荒”这样一个单纯的理由就持续看多股市。
4、反思“不幸”的逻辑——今年以来始终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增量资金入场,因此只要存量资金的仓位过高就可能是促发一次毫无征兆的下跌,而此时大家只能事后找一些牵强的理由来解释下跌。我们在前期的报告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当一轮“泡沫”破裂之后,即使很多外部因素都修复到了“泡沫”破裂之前的水平,也很难马上再吹一个新的“泡沫”。这也许是因为“泡沫”破裂之后对“人气”的伤害是难以痊愈的,即使再出现“天时地利”,却也难再出现“人和”——从下图可以看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保证金余额和两融余额基本都无法再明显上升,这就是“人气”难以集聚、增量资金并未进场的体现,也使得场内的存量资金博弈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权重变得更大。这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大家提前都看得到的利空最后都不是利空,而真正造成市场下跌的利空在事前大家都看不到——因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环境下,那些“看得到的利空”往往会使存量资金提前反应,等到利空真的发生之后,反而已被市场提前消化;而当存量资金都因为“看不到利空”而把仓位加满之后,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后续入场,市场自然也就失去了进一步上行的动力甚至出现反向下跌,届时大家往往就会找出一些牵强的理由来解释这种下跌。
5、目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天平并未向股市倾斜,而前期场内存量资金又因为“看不到利空”而加至过高的仓位,因此快速的热点轮动已将万众期盼的“吃饭行情”透支,我们仍需要耐心来等待值得参与的“熊市反弹”。我们在上周的周报中提到,大类资产配置大的两重维度是: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而目前来看,实物资产优于金融资产,避险资产优于风险资产,因此股票作为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的交集,现在并不是大类资产配置的最优选择(详细逻辑请见报告《“钱多”一定会“资产荒”吗?》,-7-24);而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场内存量资金普遍相信“G20”之前市场没有大的利空,仓位都加得比较高,且热点快速轮动的股市特征又使场外的中长期资金迟迟不愿进场,因此股市也缺乏进一步上行的资金支持。综上分析,我们继续维持对市场的谨慎判断,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来等待真正值得参与的“熊市反弹”。
6、从配置结构上来看,高分红、低估值、稳定增长的股票在“资产荒”环境中确实具有配置价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