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二年级·上册
诗歌通过描绘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表现其不畏严寒、高洁脱俗的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描述一个蓬头小孩学钓鱼,怕鱼被惊扰,不敢与路人近距离交往。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展现了壮丽的河山景色,并通过“更上一层楼”提醒人们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夸张的描写,把瀑布的壮观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瀑布从天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绘了一幅孤独的鱼翁在寒冷江面上垂钓的景象,显得宁静而孤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述了诗人夜宿高楼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一种敬畏自然和天地的感慨。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北朝民歌描绘了广阔的草原景象,以及牛羊在广阔草地上的撒放。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02二年级·下册
诗歌生动描绘了春天的乡村景象和儿童放风筝的活动,充满了生机和快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通过比喻春风像剪刀一样的奇妙构思,赞美了春风的神奇力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绘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象征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歌颂了西湖六月的美景,与其他季节不同的独特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画面表现了多种自然景象:黄鹂、白鹭、雪景、和船只,展现一种和谐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述了农夫辛苦耕种的场景,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描绘了夜晚河面的宁静景象,以及渔灯在微风中的动态美。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