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作为棋局发展的详尽纪录,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对局以及精心排拟的棋局。历久以来,象棋棋谱层出不穷,为中国象棋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这些棋谱一般可分为开局棋谱、中局棋谱、残局棋谱以及全局棋谱四大类。而《梅花棋谱》,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深受广大象棋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在“韬略元机”问世前后,大约六十年间,王再越编著了脍炙人口的“梅花谱”。这部棋谱不仅承袭了此前象谱艺术的精髓,更在全局布局上展现了高度的创新性。其最为显著的贡献在于开辟了全新的布局路径:屏风马对当头炮。在此之前,从“金鹏秘诀”到“韬略元机”,各谱均以顺手炮作为布局的核心方向。换言之,先前出版的棋谱大多只是对“金鹏秘诀”的整理与传承,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而“梅花谱”的出现,则标志着象棋布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梅花谱”原本并未付梓印刷,而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于世。在原谱中,着法以字代替,形成了一首满盘九十个格线位置的词,其中每个字代表一个特定的位置。通过字的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出棋子的起落和移动终点,这种独特的记谱方式虽不够严谨,却巧妙地展现了王再越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才华。全书共分为前后两集,每一集都详尽地展示了全局着法。每集又被细分为上、中、下三卷,以便对顺炮、列炮、过宫炮以及屏风马对当头炮等不同布局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这种细致入微的分类方式使得全书内容既丰富又深入,其中“八局屏风马”更是被誉为全书的精华所在,它不仅标志着象棋布局的新阶段,更开创了象棋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可以说,“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布局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推动中国象棋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梅花谱》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更被赞誉为象棋界的瑰宝。全书精心划分为六卷,涵盖前、后两集,每集又细分为上、中、下三卷。这一独到的分类方式,使得全书能够深入系统地研究包括屏风马破当头炮在内的六种全局着法。其中,上篇卷上所载的屏风马破当头炮八局,被视为全书的灵魂所在,其着法既细腻又深刻,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既展现了象棋的华美与奔放,也彰显了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在《橘中秘》所倡导的“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的当头炮盛行时期,有人提出了“柔能克刚,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新见解,这一观点虽带有一定主观性,却如同一道分水岭,标志着象棋布局的新时代。屏风马的创立,不仅打破了当头炮的独霸局面,更开启了马炮争雄的新篇章,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无数精彩绝伦的着法,不仅展现了象棋的变幻莫测,更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时至今日,中炮对屏风马依然是最为流行的象棋布局之一。当然,《梅》谱中的着法并非尽善尽美,仍存在诸多争议。然而,清末象棋名手巴吉人针对屏风马局,在《反梅花谱》中精准地指出了《梅》谱的不足之处,这一贡献对于推动后世象棋水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巴吉人的总体成就仍无法与《梅》谱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