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mtszx/20140521/091019176620.shtml文/陈玉琪“你抄底诺安,我满仓白酒,他梭哈新能源,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1月18日,白酒股价大跌。刚刚跟风进场一个多月的果果,连发了4条微博,大骂让她血亏的白酒基金。年,上证指数不断走高,疫情让人更有闲也有心思钻研怎么“搞钱”。连明星占据半壁江山的微博热搜上,也频频挂上“基金”“白酒股”“易方达”“诺安”这类字眼。这届年轻人的理财热,来得比父辈更早。有人用偷偷抄理财博主的“作业”,有人用花呗斥巨资上理财课。对于实现“财富自由”的渴望,让年轻人跑步进场。用花呗过日子,用生活费买基金只有21岁的果果,生活费靠父母给,每个月还要还一两千元的花呗。上个月,爸爸给了她块钱,她悄悄挪用了元,她也不知道这笔钱爸爸还会不会要回去。她看白酒基金行情火热,连自己加的医美团购博主的粉丝群都在讨论,按捺不住,入手了那只红得一塌糊涂的明星白酒基金。她想着:“放够三千我就还给爸爸。”这以后,理财新手果果又盲买了几只基金,她形容自己是“赌狗”,不看持仓、不看基金经理,也不懂定投、止盈这些概念,买卖全凭心情。“别人都是下午三点前买,我都是凌晨睡不着觉四五点买。”入场一个多月,她往基金里投入了1万多元,到现在已经亏0多元了。“别人买(基金)都是靠研究,我全靠一身正气。”她也没想过自己要往基金里投多少钱,只想着有多余的就放里面,“毕竟我花钱就管不住自己了,还不如买基金”。用自己用不到的钱来投资,可以说是投资理财的“元规则”,但在全民养基的热潮下,像果果一样,用花呗过日子、用生活费买基金的例子并不少见。投资股票风险大、知识门槛高,投资房地产又没那么多钱,互联网金融的推波助澜、1元起买的低门槛,让基金成了年轻人入门理财的最佳途径。腾讯证券1月14日发布了一份《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报告指出,9.9%的90后追求资产大幅增长并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在各个年龄层中占比最高。在A股、基金、房地产三种资产主要配置品种中,90后更偏爱基金。不同年龄段的风险容忍度(图源:《中国股民行为报告》)Ket是豆瓣最大的理财小组“用利息生活
投资理财”的创始人,她主要的投资方式是股票与房地产,加上稳健的保本型银行存款。和“边花边省”“边花边理财”的年轻人不一样,她在践行“用利息生活”的消费方式,即把支出控制在被动收入以内,把工资全部存起来,让本金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Ket发现,从去年年中开始,小组被关于基金的热烈讨论“霸屏”了。现在,四位管理员管理着这个超过40万人的小组。越来越多理财新人加入,不少“小白”连交易时间、份额、手续费等基金基本规则都没弄明白,不断发帖提问。于是,管理员们专门置顶了对小白进组后的提示:对于低级问题请先主动搜索,面对别人荐股荐基请独立思考。豆瓣小组“用利息生活
投资理财”中的讨论买明星基金,抄博主“作业”相比果果,去年4月进场的叶嘉坚持只用闲钱投资。他把自己的工资分为四份:一份放在余额宝,用于日常开销;一份拿来买保险,用于保命;一份存在银行里;剩下的作为增值理财的本金。在同事的介绍下,他用自己工作2年攒下来的4万元闲钱,买了最热门的几只基金,第一周就赚了块钱,但是后面马上就亏掉了。“我直接卖了,觉得基金这个东西不靠谱。”他冷静下来,开始在各个平台上研究基金,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