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1年度十大肉疼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8050/

年,你的账本上一共记录花了多少钱?

尽管疫情仍然持续,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3.7%,比年的前11个月增长8.2%。

疫情反反复复,但并没有影响中国人买买买。/视觉中国

站在年的尾巴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年轻人开始更努力地抱团学习攒钱,一笔一笔地“把钱花在刀刃上”;而“理性消费”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洪亮。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年轻人消费前三名是教育培训、住房和保健养生,近六成年轻人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刚需上。

今年的消费新闻里,仍然少不了肉疼的味道——春天的盲盒,夏天的随心飞,秋冬的“川沙妲己”,以及贯穿全年的基金。怎么把钱既“花在刀刃上”,又花得不肉疼,成了年轻消费者头疼的难题。

基金

到底是自己不适合理财,还是运气差到财不理我

年才过去一个月,“你买基金了吗”成了年轻人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春节还没过完,年轻人一边接过家中长辈的压岁钱,一边就转手存进了银行卡,把财富投向基金市场,等待节后稳赚一波。各路基金专家,显然也没有什么心思好好过春节——起码在小红书里,形形色色的基金分享并不会缺席。

就连向来与理财“无瓜”的B站舞蹈区,也涌进了大量银行和金融服务平台。一个小姐姐搞不定的,就再来亿个;跳一支书记舞解决不了问题的,那就再来亿支《与梦盛开》,顺便再夹带自家基金代销的广告。

“看完宅舞,记得把下面的视频也点击学习了喔,这样选基金才会有欧气。”/哔哩哔哩

招商银行官方账号

年轻人弹幕上打完AWSL,转头就切到了基金定投的支付页面里。毕竟相比于看不懂的K线和云里雾里的年化率,十块起购、平台精选背书、闭着眼就能赚钱的关键词,每一个都击中了年轻人的心。

这条未曾设想的道路,让银行、金服平台们的业绩格外耀眼。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宠粉力度最狠的招商银行今年3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年全年,该行代销非货币基金.04亿元,较年的.7亿元同比增长.88%。

但“基金赚得比工资多,没心思上班怎么办”的哲学问题,很快就被一串飘绿的数字打回现实。基金跌了吗?跌了,还上了不止一次的热搜前三,连王力宏和郑爽都要甘拜下风。

面对与健康码比肩的绿意盎然的指数,韭菜友友们开始思考新的哲学问题:到底是自己不适合理财,还是运气差到财不理我,不然怎么会回回都在高点建仓。

新的哲学问题又出现了。

伴随着基金下跌同时而来的,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给投资者的“心理按摩”,鼓励投资者要用“最有底气的心态看待下跌”。

这似乎印证了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毕竟很多年轻基民的投资观,不是渴望一夜暴富,就是只想抄成功人士的作业。

需要明白的是,资本市场里涨涨跌跌是家常便饭,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长时间养下去总会平回本钱。专家们和小姐姐告诉你基金当下收益率高,但并不代表未来的收益率会继续高。

如果年轻基民在市场的海洋里能学到什么深刻的道理,那必定是财经电台里经久不衰的十字箴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盲盒

我打开的不是盲盒,是心跳骤停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阿甘正传》里的这句经典台词,用来形容年大火的盲盒经济,最合适不过了。

万物皆可盲盒。这年头,只要任何商品加上“盲盒”两个字,那销量必定是大增。不论是手办、玩偶、书籍,还是炸鸡、外卖、机酒,只要能给消费者产生惊喜,就能纳入盲盒的组成部分。

社交平台上多如牛毛的盲盒开箱分享,保证你也看过。

甚至为了挽救结婚率,盲盒也在拼尽全力当月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需要花上1块钱,就能把自己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