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是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公开汇集公众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大规模的不动产物业。投资人可以将其持有的份额在公开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和转让,它使不能动的不动产能够实现充分的流通和转让。
10月16日晚八点,新华财经与中国REITs论坛联合推出的公益课程“中国REITs公开课”第九期正式上线。中联基金董事总经理李艳就“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产品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精彩讲解。
本期主讲人李艳,作为国内首批REITs法律研究及业务实践的推动者,曾负责目前国内最大的不动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保基金的设立,并参与了国内首单交易所REITs项目的创新设计和实操,在REITs项目设计、法律尽职调查等不动产金融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长期致力于REITs的理论研究,参与撰写了《中国REITs市场建设》《全球主要REITs市场法规汇编》等专著。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解读
“REITs是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公开汇集公众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大规模的不动产物业。投资人可以将其持有的份额在公开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和转让,它使不能动的不动产能够实现充分的流通和转让。”
在课程开篇,李艳先对境内公募REITs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她通过对相关文件的梳理,详细分析了目前对国内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一些关键性要求,包括对发行人的审核要求,对试点项目的筛选标准以及对试点项目的遴选和推荐的机制。李艳提到,本次基础设施公募REITs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联合牵头,采用的是“发改委推荐、证监会审批”的遴选机制。
李艳还介绍了试点项目的审核路径,分别是项目筹备、交易所审批、证监会审批和发行上市四个阶段。
REITs与其他融资产品对比分析
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相对传统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REITs所属的资产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有什么区别?李艳分析,相比较而言,债务融资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而REITs这种资产融资方式,则通过出售资产来获取权益类的资金,实现了资产的出表,能够改善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谈到REITs与其他融资产品的差异,李艳先从产品载体、交易平台、投资者数量、投资者构成、投资门槛、结构化分层和投资者的退出方式这七方面详细比较了公募REITs和类REITs的区别。
比如从投资门槛来说,公募REITs门槛非常低,可以使个人投资人以10万元甚至更少的资金量参与物业投资,而类REITs则需满足万元以上的门槛。
李艳提到,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首先,目前国内的类REITs已发行产品固收属性非常明显;其次,公募REITs整体产品权益属性明显;第三,两种工具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具体适用性跟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诉求紧密相关。
李艳补充说,虽然公募REITs渐近,但并不会替代类REITs,类REITs市场有独立的发展空间,依然会是专业机构投资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