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和美康华泰证券嘉实基金等36家机构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25.html

年3月1日嘉和美康()发布公告称:华泰证券范昳蕊谢春生、嘉实基金何鸣晓刘晔程佳郝淼、华商基金刘力、新华资产陈朝阳、大成基金陈泉龙、泰康资产倪辰晖、大家资产赖鹏、汇添富基金夏正安、招商基金李京洋、银河基金沈怡、太平养老*浩、国华人寿安子超、和谐汇一资产凌晨、西部利得基金吴桐、中邮人寿朱战宇、建信养老陶静、国泰君安证券陈思靖李雪薇、东方证券江舟张开元、中泰证券程冰何柄谕、仁桥资产钟昕夏俊杰、链兴资本孙遮缘、望正资产马力、盈泉投资张悦馨、长盈资本*婷、相聚资本唐斌、霄沣投资尹霄羽、拾贝投资杨立、源乘投资邬安沙、国投美亚基金张培全胡明山、君联资本王泽涤、华夏未来储天、北京鸿道投资方云龙、五地投资彭心悦、天风证券陈涵泊、东兴证券魏宗、安信证券夏瀛韬赵阳于年2月6日调研我司。

本次调研主要内容:

问:疫情影响是否是区域性的?未来情况预期?

答:1)医院信息化的影响较大,医院作为特殊单位,出现疫医院会加强防控,影响从集中到分散都存在。2)防控*策我们无法预测,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情况都在好转。

问:从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看出,互联互通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将于年加速推进,相应*策变化会给公司带来哪些机遇?

答:1)电子病历要求将持续提升。前几年影响较大的是电子病历评级,除了4级电子病历,公司未来将积极把握电子病历5、6级的评级建设需求。2)互联互通评级将带动数据中心产品发展。医院数据中心渗透率较低,互联互通评级尚未纳入绩效考核,医院的参与意愿不高。年随互联互通评测推广力度加大,数据中心产品作为互联互通评测必备的系统会有重大利好,公司在院端互联互通评测的优势也会突显。3)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评级对行业增长的拉动相对较为分散。智慧服务、智慧管理评级涉及到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来说更加分散,对于很多相关厂商都将有带动。

问:公司自产软件销售按产品的增速如何?

答:电子病历、数据中心是增速的主要支撑力量,大数据科研平台增速与前年持平。同时后续两年科研业务整体乐观,原有的评级利好因素,叠加国家专项财*支持增加,会带动业务增长,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临床+科研,目的是提高诊疗质量、提高诊疗精度、提高治疗效果。

问:医院科研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

答:科研医院自筹,现在国家专项财*支持增加,主要来自科研口资金(科技部、地方科委),一般给相对头部的医疗机构,用于开展专科专病研发、创新治疗方案研究、创新筛查诊疗手段研究等,部分省市的财*专项债会用于信息化评级。这部分科研资金属于增量,规模远大于从前,单个项目金额也比之前更大。同时资金用途上也在向临床应用方向转变,更多用在可落地的实际研究中。

问:公司年三项费用率趋势?

答:销售费用率略有下降,管理费用率基本持平,研发费用增长30%~35%。

问:公司后续研发投入重点?

答:1)过去主要在综合电子病历,公司属于综合电子病历的头部企业。2)未来2-3年专科化电子病历收入规模会有提升。前几年公司积累了2、3个专科化电子病历,后续将积极布局其他专科化病历开发。3)长期来看,数据利用会是投入重点。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到一定程度,加上数据中心逐步落地,下一步最关心的就是数据利用,通过数据利用实现对临床服务管理、临床服务管理提供支持。4)当期来看,科研平台的投入会有所增加,公司希望进一步巩固目前在科研业务上的优势,医院合作科研项目,做出一些产品加入公司的产品序列,并完成市场推广,形成良性循环。

问:公司目前最新的人员结构?

答:技术人员占主要部分,研发人员35%、实施交付人员40%、销售10%+、其他是后台管理人员。

问:医保DRG/DIP改革对HIS和电子病历哪个依赖性更强?

答:对HIS和电子病历的依赖性都很强,但偏重不一样。DRG/DIP改革的目的是控费,与诊疗过程高度相关,医院诊疗的核心系统,因此关联度很强。

问:公司目前是否参与DRG/DIP改革试点?

答:局端、院端都有参与。局端的淮安DIP试点获得优胜奖。公司已经具备相关产品,后续希望可以积极参与医保DRG/DIP改革,在*策落地1-2年时间内,尽可能在公司的客户群内增加收入。

问:公司在DRG/DIP改革方面有何优势?

答:院端DRG/DIP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合规和合理控费,需要对于诊疗数据有更加深入地了解。院端的DRG/DIP改革主要是要实现诊疗过程与DRG/DIP保持一致,需要通过新增的功能或模块控制容易造成医疗支出增大的个性化疗法。公司在临床诊疗数据利用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这些优势有助于公司在此次DRG/DIP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电子病历和智慧医疗产品销售。

问:如何看待临床信息化未来业务空间?

答:临床信息化空间广阔。1)我们认为有关临床信息化业务空间有限的观点是误解,过去认为整个医疗信息化空间很大,是因为中国医疗IT的基础比较差,不断地在更新重建。2)目前*策导向都在往临床方向侧重。医院,还是小医疗机构,无论是专科还是综合,临床都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3)中国临床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后续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国外相比,中国的临床信息化在深度(数据利用)和广度(专科电子病历)上都落后较多,临床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偏低,临床科研一体化也起步较晚。

问:全行业来看,临床信息化五年后能否实现在医疗IT占比最大?

答:我们对临床信息化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事深信不疑,但具体什么时候实现在医疗IT中占比最大,当下还无法准确判断。不过我们相信,临床信息化未来一定是最大的一块市场,且会对大健康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临床信息化业务同质化不高,企业容易做出自己的特色。

问:临床信息化公司发展制约因素?

答:临床产品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难度大(需要开发人员具备医学知识背景),能够做出来做到一定规模的公司很少。

问:公司科研产品未来SaaS化的可能性?

答:目前来看,临床药物试验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利用SaaS方式实现,其他应用的SaaS化主要面向小医疗机构,当前收入规模不大。远期来看,会是趋势,但时间上还要再观望一下。

问:公司内部最看重哪些考核指标?计划有哪些管理方面的积极变化?

答:内部考核主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