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方丽
年迎来公募基金的“超级大年”,权益基金整体上演“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实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基民大*。究竟年该如何投资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应该如何进行?哪些品种更有机会?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资产配置领域专家——南方养老基金经理*俊、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稳定收益业务投资负责人李怡文、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基金经理张晓龙,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从这些基金经理观点来看,年投资者需要降低投资预期,在权益资产和债券资产之间寻求均衡配置,优选精选个股能力强、控制回撤较好的基金经理,注意理性投资、长期投资。
逐渐降低权益资产比例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时间点去看年,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原因为何?
*俊:权益市场经过两年的上涨,整体估值基本修复回合理区间,相对于固收资产的性价比优势也有所减弱,因此权益整体单边普涨的格局将会逐渐过渡到阶段上涨和结构上涨交织的局面。如果未来权益市场再来一次快速大幅上涨,投资者应秉持逆向思维,坚持价值投资,可以考虑逐渐降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此外,尽管利率债还未有明确的利好因素和趋势行情,但也可以基于风险平价原理开始逐步增加一些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
代宏坤:投资者需要调低对明年股票市场的投资预期,相对看好明年上半年的表现,结构性的机会依然突出,更看好顺周期、消费、大金融的表现,医药、科技等板块有阶段性的机会,但波动很大。债市明年总体上以防风险为主,预计债市下半年的机会好于上半年。
李怡文:展望年,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要在股、债两类资产上做再平衡,适当增加对债券资产配置。首先从两类资产的性价比来看,年股市大幅上涨,而债券市场先涨后跌,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年年中的水平,相对而言,债券资产的性价比大幅提升。从基本面看,明年经济基本面前高后低,部分财*刺激*策或面临退出,整体从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对债券投资也较为有利。因此从平衡组合的角度出发,可适当增加对债券资产的配置。
张晓龙:权益方面,虽然伴随疫苗的发布,明年经济将大概率复苏,然而目前A股的快速上涨过多吞噬了未来的估值抬升空间,不少细分资产均处于历史估值新高位置。对明年的盈利修复带来的市场前景不应抱太多期待,港股结构性机会将显著高于A股。债券方面,从市场整体的表现来看,债市的Beta性价比高于股市。*金方面,*金整体的Beta性价比高于股市和债市。
优选选股型、回撤控制强的基金品种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是权益基金大发展的年份,若年选择权益基金,您会如何选择,从哪些角度思考?
*俊:基于行业间估值分化剧烈的现实,应重点选择行业配置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多行业内选股实现超额收益的权益基金。但基金经理熟悉的行业毕竟有限,所以其是否有可以依赖的强大并且完善的权益研究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
代宏坤:明年上半年考虑以价值风格基金为主,这部分基金配置的重点是顺周期行业、大金融行业和消费行业。到了下半年,较大概率会增加对成长风格基金的配置比例,包括科技、医药基金的配置。这类基金是经济转型的热点方向,也是各市场参与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