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磅发布2021年公募基金十大最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基金规模最多——

24.4万亿!基金总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4.41万亿元。这是基金行业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历史最高值,显然年又是乘风破浪、蓬勃发展的一年。

年A股震荡是总旋律,然而在市场起伏之下行业仍实现较快发展。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总规模从年初的19.89万亿增长至10月末的24.41万亿,前10月增加4.52万亿,增幅达到22.7%,显示出公募基金较强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今年前十个月各类型基金份额和规模均出现增长,其中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增幅较大。

权益类基金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包括混合和股票在内的权益类基金年初总规模为6.42万亿,而在10月末达到8.01万亿,意味着这类基金在波动中逆市增长1.77万亿,在公募基金新增规模中占比39.28%,依然是公募市场重要的“生力*”。此外,今年“固收+”产品也获得大发展,因此混合型基金增长迅猛,成为前10月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

基金经理“百亿俱乐部”仍在扩容。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目前管理规模超过亿的权益基金经理(含指数型产品)达到位,4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破千亿。从主动权益基金来看,有18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超亿,易方达基金张坤、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中欧基金葛兰、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等的管理规模超过了亿。

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代表,在市场中话语权还在增强。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5.7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8.31%,两项核心数据继续同步上行,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公募基金总规模的不断攀升,是公募基金完善的内控体系和稳健的业绩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未来,公募基金依托强大的管理能力,继续高质量发展,同时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公募基金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的功能,助力资本市场继续高质量健康发展。(方丽)

基金分红最慷慨——

年内分红超亿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年和年两年基金行业“大牛市”,年基金分红明显慷慨很多,年内基金分红超亿,一举创出历史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共有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累计分红.9亿元,较去年底的.28亿元大幅增长。从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红总额超过0亿元,占据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分红总额的“半壁江山”。

从单只分红金额来看,张清华管理易方达裕丰回报分红颇为“慷慨”,该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达.4亿元,此外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今年分红也达到90.1亿元,力度较大。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出手也大方”,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A年内分红37.06亿元,易方达价值精选、华夏回报、招商中证白酒、南方成分精选、万家行业优选、易方达安心回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易方达优质精选等分红超过19亿,基金经理包括了张坤、刘彦春、侯昊等顶流基金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产品多次分红,年内分红总次数逼近次,达到次,整体分红次数也创出历史新高。

对比历史数据发现,历史上分红超过亿的年份主要是“大牛市期间”,一次是年,当年基金分红总额为.32亿元,明显受益于年大牛市。另一次出现在年,当年基金分红总额达到.16亿元,也是大手笔分红较多,受益于年和年两年的大牛市。其他年份多数分红额度在0亿以下,而近三年表现较好,年、年、年基金分红总额分别为.75亿元、.2亿元、.5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各季度末、年底都是基金分红的高峰期,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基金分红增多也很正常。无论是累计分红次数,还是分红总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这一分红激增与过去几年优异的业绩表现有关,高分红的基金有不少长期业绩表现靓丽的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从基金分红来看,主要是处于四方面考虑,第一、基金业绩突出,锁定收益并让持有人享受投资回报;第二,产品规模太大影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分红降低一定的规模;第三,出于对后市谨慎的考虑;第四,基金合同对分红条件、分红次数、分红频率有明确约定,按照合同分红,近年来小额多次分红情况明显增多。(方丽)

人才流动最快——

基金经理离职和新聘人数均刷新记录

在今年波动剧烈的市场环境中,面对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已有超位基金经理离职,为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年内已有近位新人开管产品,创历史同期记录,其中绝大多数是基金公司内部培养的投资人才。

Wind数据显示,年至年间,每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是位、位和位。而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多达位,当年A股的火爆行情,令基金经理尤其是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改变了职业规划。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位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历史记录。

具体来看,今年离职的位基金经理涉及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其中13家基金管理人有5位以上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对此,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情因素,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薪资,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在业绩高点时跳槽。经过年的行情高点,今年迎来了离职高潮。第二是基金行业的分化。近两年,行业大发展,基金公司之间分化非常大。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难分享市场红利,于是想跳去头部或者排名更靠前的公司。

与此同时,截至12月10日新聘基金经理则有位,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这些新聘基金经理中,除去几十位多位从外部引进的有基金管理经验的人才外,多达位左右的基金经理为刚开始管理基金的新手。今年以来加入基金经理队伍的新人多为“85后”,是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

对此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今年新基金经理人数爆发,原因之一是新产品的大量发行,基金经理需求大增,不少公司启用“新人”。沪上一位公募产品部人士则称,爆款基金的快速扩容导致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急速壮大,部分在管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或将短时间内不再接手新产品。因此,公募行业对增量基金经理的需求扩大。(张燕北)

新基金发行最多

——超1只新品诞生

年新基金发行市场可谓随着A股震荡而“跌宕起伏”,在这样权益基金发行冷热交替之间,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的基金发行数量已创下了历年新高,达到只,超过年全年的只。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总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无疑是基金行业历史新基金发行第二“火爆”的年份。

数据显示,今年基金发行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市场情绪高涨,基金发行火爆,多只百亿爆款基金在此期间诞生,不到三个月时间新基金成立规模站上万亿元,这样的速度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在在权益类基金火热发行的助推下,年初诞生多只爆款,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只。该基金于1月18日发行,认购规模达.58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基金认购规模最大的纪录。按照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亿元人民币,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6.%。此前该记录保持者是王宗合挂帅的鹏华匠心精选,认购额1亿。

但随着核心资产的急剧回调,基金发行骤然降温,二季度基金规模缩减至.72亿元。进入三季度,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三季度合计发行规模超亿元。而10月份以来两个多月时间基金发行规模为亿元。

距离今年行情收官还剩不到20个交易日,各家基金公司在年末都会新发产品布局明年行情,同时又是基金公司自购最频繁的时段。今年能否延续去年突破3万亿份的发行份额,业内人士认为依旧值得期待。(张燕北)

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

1.76%创出历史新纪录

年诞生出两大“硬核”纪录:一个是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最大的纪录;另一个是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的纪录。这两大数据充分说明了行业的蓬勃发展。

年5月底,“划时代“基金品种——首批公募REITs正式发行引爆了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纷纷热情涌入。面向公众发售时,这9只公募REITs产品均被抢购,实现“一日售罄”并启动末日比例配售。尤其是中航首钢生物质REIT,配售比例仅1.%,创出了历史上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的纪录。此外,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富国首创水务REIT的配售比例也在2%左右,分别为2.%、2.41%,被市场成为“比上海车牌还难中”。

今年11月结束的第二批REITs发行中,华夏越秀高速公路、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的配售比例也很低,分别为2.6%、1.83%。

不仅REITs产品受到追捧,今年发行的首批北交所基金的发行也获得追捧,首批8只产品均“半日售罄”,如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认购比例仅为6.%,在历史纪录上也排名靠前。

12月6日成立、由老将饶刚挂帅的睿远旗下第三只产品——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也毫无意外的成为爆款,千亿级资金追捧,最终配售比例为9.8%。而年2月份成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当时也引起市场追捧,当时配售比例为4.9%,均非常低。

对比历史数据看,年12月发行的广发科技创新基金一日大卖亿,最终配售比例低至3.3%,是当时公募基金比例配售新低,而这一纪录已经被公募REITs刷新。此外,年的科技创新主题产品发行也获得市场追捧,不少产品的配售比例都在3%~5%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配售比例不断创出新低,主要存在两类情况,一类是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挂帅的新基金产品,引发渠道积极推动,投资者积极追捧因此成为爆款,配售比例较低。另一类是行业创新产品,如科技创新主题、北交所主题、REITs基金等,市场“追新”热情较高,因此引发爆款出现,配售比例同样很低。

基金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依靠透明的机制、多元化产品、一批业绩经过多轮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等,已经获得市场认同。在居民财富逐步向权益市场转移的大背景下,一些长期业绩稳定的产品,以及一些便利的创新产品受到资金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