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近期,多只绩优基金纷纷“闭门谢客”,包括宝盈优势产业、景顺长城公司治理等主动权益基金,本周公告限制大额申购;也有广发价值领先、华夏能源革新等今年业绩领跑的基金当前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实际上,在震荡的市场里面,今年表现突出的权益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引来大量资金涌入。业内人士认为,通过“限购”控制基金规模,出于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考虑,有利于基金经理管理产品。还有,投资者要理性看待一些绩优基金,投资上建议了解基金经理和产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再做抉择。
多只绩优基金公告“限购”
部分今年规模增长迅速
本周,由明星基金经理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基金公告,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基金自6月30日起限制接受10万元以上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9.84%。
6月28日,肖肖、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混合基金也发布限制大额申购的公告,从6月29日起,进行大额限制,限制规则为: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含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本基金份额的最高金额为50万元(含)。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宝盈优势产业A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49%。
记者也发现,今年业绩表现较好的主动权益基金,有多只当前也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比如林英睿管理的广发价值领先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8.25%,其规模从去年底的3.95亿元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45.87亿元;郑泽鸿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3.46%,其规模从去年底的.70亿元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9亿元。
此外,6月初,明星基金经理袁芳管理的工银文体产业、工银圆兴也限购了,单日单账户上限均为10万元,这两只基金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分别为.17亿元、.20亿元。
“我们有只基金今年业绩不错,最近申购量一直在增多,规模出现明显增长,考虑到持有人的利益,担心持续大额申购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就将最大申购额度从之前的万再度降至10万。”某公募基金市场人士称,“我们不认同投资者应该过于追捧短期业绩好的基金,投资基金更应该从长期眼光看待,投资者可以以定投的方式参与,并非一窝蜂涌入短期业绩好的基金。”
“限购”控制规模快速增长
有利于基金经理管理产品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当前绩优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多为基金经理在面临规模快速扩展,对规模适应的一个阶段性举措,以在规模和组合管理中找到更合适的平衡点,避免规模过大对产品管理带来的冲击。“规模过大或过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资金需要投出,基金经理可能不得不投资更多的股票,过小规模和流动性的股票可能不再适合投资,面临更高的流动性管理压力等。一些特殊的策略也可能面临策略容量的限制。因此无论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都会慎重对待。”
基煜研究表示,限制大额申购可以明显减缓基金规模扩张速度,控制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流动性风险;同时基金经理也有更多时间适应更大规模资金的管理;也能够防止摊薄原持有人利益。“基金规模短期扩张过快带来问题:一是流动性风险,规模扩张后可能会出现单只个股持仓增加,基金产品买入和卖出冲击成本增加;二是策略容量受限,为规避流动性风险,基金经理会更倾向于流通盘更高的个股来容纳新增资金,一些能够贡献阿尔法的小盘股因此不能进入持仓,选股策略受到约束。”
盈米基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帆表示,基金的规模、业绩和流动性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规模迅速扩张会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一方面,公募基金投资时有持股集中度限制,规模越大意味着基金经理需要持有更多股票,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规模过大意味着其很难集中参与小市值股票的投资,需要转变投资策略;还会影响交易灵活性,承担更多的交易成本;打新等特定策略因规模扩大会失效。“基金限购通过控制申购端资金的流入,可以维持基金规模的相对稳定,减少对基金净值的冲击,有利于基金经理对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是一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方式。”
投资者需保持合理预期
切勿只看短期业绩跟风买进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切勿跟风买进短期绩优的基金,建议了解基金经理和产品特点,考虑自己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
刘亦千表示,市场所谓绩优基金更多是前期业绩涨幅较高的基金,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