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衍华时光如水,眨眼间冬至来到了。每到冬至,我都会忆起小时候跟爷爷制作“消寒图”的事儿来。爷爷说“消寒图”是曾祖父传下来的故事。内容有“拜相封侯,挑袍看春秋”九个字的,也有以梅花和圆圈等图画制作的。用字的图含有典故,每字九划为一个数“九”,每划为一天,整整九九八十一天,内容本身就非常有意义。爷爷常常以此给我们讲述古人拜相封侯和精忠报国的故事。作好“消寒图”,从冬至开始,每过一天用彩笔涂染一划,每个字旁用小字注释着节气的变化和家庭的一些重要事项。我的老家在鲁中陶镇,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爷爷奶奶住北房,我们在东屋,叔叔住西屋,南屋是两间储物间。记得冬天特别寒冷,大雪一场接一场。爷爷是从窑厂退下来的老窑工,生活起居尚保留着窑场的老习惯,单是冬季老屋取暖用的炉子还延用着传统的老式样,与过去老窑的构造很接近,全是用烧窑用的窑具笼盆做的,烟囱是用小号笼盆一节一节扣起来的,直通向房顶。整个炉子好象把陶镇古圆窑微缩移置到了生活之中。独特的构造,炉火极旺,取暖做饭两不误。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唯有制作“消寒图”之于我们有着无限乐趣。爷爷教我们作图,还教我们“数九歌”,讲民间谚语,像“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九里的雪,硬似铁”,“积雪如积粮。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爷爷说到“九九过后,杏花开”时,脸上也现出慈祥的笑容,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激荡起来。爷爷随口吟出一首古诗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似乎一个明媚的春天在我们眼前了。最漂亮的“消寒图”当属梅花图,图中有九枝梅花,每枝九朵花,每朵花为一天,至数九结束,一幅漂亮的图画也完成了。我记得爷爷只做过一次梅花图。爷爷制作“消寒图”一般是描字,作出来规制又漂亮,似一幅年画。爷爷念过私塾,四书五经常读,封神榜、说岳全传、杨家将、三国演义等更是案头摆放。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爷爷常给我们讲这些故事。爷爷制作“消寒图”特别认真,一撇一捺仔细涂染,从不含糊,好像把一天天的寒冷给消失了。我制作的图是最简单的圆圈,制作的快,做完就去看爷爷作。每年冬至这天,我们都会去爷爷屋子作图和吃水饺,似过大年一样热闹。我跟爷爷作图,父亲也不闲着,去院子里老石榴树下,用铁镐挖出埋藏在土里的白萝卜。白萝卜经几个月的土中深埋窖藏,又脆,水分又足。父亲说这是潍县萝卜,“肥城桃,莱阳梨,不如潍县的萝卜皮”。奶奶和母亲去忙着和面、拌馅子,开始包水饺。尽管那时的家庭条件有限,冬至饺子还是年年吃。母亲把炉火打笼的旺旺的,炉子上的锅沸腾着,整个屋子暖融融的。等爷爷作好“消寒图”,饺子也出锅了。吃着饺子,我还在想着爷爷讲的“消寒图”的故事。爷爷说多吃点,萝卜是好东西,“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先吃萝卜,后喝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冬吃萝卜防生病。那时,母亲身体弱,常患感冒,我听爷爷说还有这么多好处,就让母亲多吃。然而,有年冬至,母亲还是病倒了。那年我七岁,冬至那天,雪静静地下着。雪花如席。听不到一点声音。我和爷爷刚刚做完“消寒图”,还不到下班时间,父亲突然回来了,满头满身的雪花。奶奶一面拿笤帚给父亲扫雪,一面问,今天咋早下班了?父亲说我母亲感医院,来家取些物品。奶奶登时紧张起来,急切地问道,不要紧吧?医院。父亲说,不碍事,打打针就好。这么大的雪,路滑难行,你好好在家吧。奶奶慌慌张张地去帮着收拾衣服。我听说哭着要去看母亲,父亲拗不过,医院。爷爷怕我路上摔跤,找了一段草绳帮我拴在了鞋上。母亲躺在病床上打吊瓶,脸色白惨惨的,说话没有气力。母亲一把拉过我说别哭,打完针我就回家。下午,大哥接我回家。路上厚厚的雪花覆盖了大地,远远望去,白的刺眼。回到家,奶奶见我冻得红红的脸蛋被泪水皴裂,心疼地说,看把孩子冻的。找来“愈裂霜”给我擦脸。奶奶哄我说,你妈生病都是天冷冻的,春天来了就好了。我听了奶奶的话,拿过我的“消寒图”,用新买的蜡笔涂染起来,一笔一笔的认真涂染,一直涂到六九的立春。奶奶在一旁望着我,没有说话。多年以后的一个冬天,我再次走进老家的四合院时,那里曾深藏着的我童年制作“消寒图”的往事便又鲜活了起来,恍若昨日。如今,爷爷、奶奶和父亲已故去,母亲和村里的多数人家早已都住进城里的楼房。回城的路上遇到老村主任,我说,咱这乡村改造进展挺快的。他笑笑说,还有十几户人家,元旦前就都搬进楼房,再不怕受冷了。听了老主任的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眨眼,我离开陶镇来省城工作已十几年了。有位诗人说:“爱我的人越来越少了,需要我爱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乡村城市化日益加快,相信乡村那些还住在老屋的人们,很快都会住进温暖的楼房的。日子过得真快。又是冬至。爷爷去了,这些与冬至有关的传统东西还在我们的心中。我给孩子讲“消寒图”的故事,原本收藏了几幅图的,想拿给孩子看,几经搬家,却怎么也没有找到。作者简介:冯衍华,年10月生于山东淄博,山东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柳泉诗词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当代散文》《齐鲁晚报》《齐风》等。与其兄冯延伟出版有散文集《春天的梦》和《古窑韵事》两部;著有长篇小说《涅槃》和《工会主席》两部;其中散文集《古窑韵事》获-年度淄博市优秀文学奖。《涅槃》获年聚焦工行全国金融文学大赛金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并收入《当代金融文学丛书》,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第一届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工会主席》荣获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淄博市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奖,并被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指定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配送图书。短篇小说《晶莹的泪花》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人的故事”短篇小说征文三等奖。散文多次在全国、省级获奖。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