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http://www.txbyjgh.com/index.html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传承和发扬都是当代的重要任务。音乐因其无形而难以保存,流传至今的古曲屈指可数,古乐器的学习和演奏更是困难重重。但仍有不少人对文化怀有敬畏之心,愿为历史留下音乐的印记。最近,华为携手南方周末推出了一档《古乐新声》视频,由年轻的笛箫演奏家孟晓洁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共同演绎古曲《梅花三弄》,用无损音质再现历史之声。
在这个古乐的新生之旅中,孟晓洁探访了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贾湖骨笛,这是中国考古发现中最古老的仍可演奏的乐器实物,距今已有八千余年历史,被视为“中国音乐史标志性的开端”。古乐新声以骨笛的复原为起点,但仅有一支骨笛远远不够。乐曲的表达相当依赖于细节,乐器的音色、节奏的把控、演奏者的技巧,甚至气息的轻重,都对于讲好旋律中的情感和故事至关重要。在这次古乐探访中,孟晓洁听到了“复刻版”贾湖骨笛和河南博物馆馆藏的诸多古乐器的无损音色。
在新编《梅花三弄》的演绎中,古乐器的音色和音质的呈现尤为关键。新编版本把骨笛放在开头作引子,营造出一种从古至今音乐氛围的延续感。古琴、瑟、方响、鼓、笙等多种古乐器的加入,为乐曲提供层次丰富的表达氛围。经过无损音质,新编版本的《梅花三弄》多变的情绪在古乐器的“原声”演绎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这一新编版本的《梅花三弄》和五款古乐器无损版也已经上线华为音乐App,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聆听到千年前的无损古音,身临其境地与历史对话。
无损音质不仅拉近了听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为古乐文化的继承者带来了新的灵感。科技为这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是对中华古乐的延续,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接力。通过华为音频科技,现代科技与厚重历史碰撞出火花,让文化的传承从博物馆中走向了每个人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