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10米,树冠常呈圆形或略扁圆形。干呈褐紫色,新枝光滑,斜出。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圆形,背面色较浅,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锐锯齿。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单生,多生于一年枝的叶腋,也有两朵簇生,芳香,有红、淡绿、白等色,花期也略有先后,一般在冬季至早春(12月至翌年3月)先叶而开花,钟状,多有短柔毛,尊片近圆形,花瓣5枚。核果近球形,有边沟,熟时变黄或黄绿色,果肉粘核,味酸,5~6月成熟。
梅花分两大类:果梅和花梅。花梅一般不结果,主要供观赏。
一、梅花栽培
露地栽植地点宜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成活后一般天气不干旱就不必浇水。每年约施肥3次,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长后施速效性化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施肥后都要浇1次水。地栽应注意的是修剪整形。修剪以疏剪为主,株形宜修成自然开心形。截枝时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轻剪为宜,过重常导致徒长,影响来年开花。常于初冬疏剪枯枝、病枝和徒长枝,花后对全株适当整形。此外,生长期间要注意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二、盆栽梅花
盆栽梅花,不论新苗上盆或换盆,可按以下顺序操作
/p>
先用50%的园土、20%的略带粘性的土、15%的砻糠灰、15%的黄沙拌合作培养土,加少量饼肥、骨粉作基肥。如是换盆,先对老枝进行修剪,再将植株从盆中脱出,把根周围的土壤剥去部分,剪去部分细根,换上比原盆略大一点的泥盆;如是新苗栽培,则视其大小,选择泥盆,一般以微偏小为宜,盆大株小,容易疯长,不易开花。然后将梅花放人盆中,一手扶住苗木,一手往盆中放土,装到大半盆使根部稍裸即可,如盆土过多,水肥不易浇透,会造成缺氧、缺水、缺肥,反而不利于生长。幼苗上盆要带土球,以利于成活。上盆后一次浇透水,缓苗后置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在平时养护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整形修剪。梅树的萌芽力强,所以要进行整形修剪。一般新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将主干截短,促侧枝萌发,留3~5个侧枝,其余侧枝自基部剪去,使枝条偏疏,这样开花就多而大,到秋天再修剪1次。修剪时还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一般下垂枝品种,应留内芽,直立枝或斜生枝品种应留外芽。由于梅花是在一年生枝上开花,所以,每年都要修剪,这样才能促发新枝开花。
(2)浇水施肥。梅花浇水要及时、适量,过干过湿都会落叶,影响孕蕾开花。一般在4~6月刚发芽时,可数天浇1次水,随气温上升,逐渐增加次数,但总的以偏于为宜;7月气温高,每天下午浇1次透水,掌握见干浇水的原则;10月至来年3月,气温由凉转寒,浇水也由每天1次到隔日或隔数日1次,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开花期适量增水,盛花期又要控水,以延长花期。为使花枝多孕蕾,还可在5月底或6月初,新枝长到60厘米左右时“扣水”,迫使新嫩枝梢呈萎蔫状,再浇六七成水缓苗,反复数次,促使花芽分化,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浇水。
三梅花繁殖
可用嫁接、阡插、播种、压条等方法繁殖,而以嫁接为多,播种只在培育新品种时使用,扦插的成功率也较低。这里介绍盆栽梅花常用的切接与芽接方法。
(1)切接。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发芽前进行,砧木可用桃、李、杏、梅一二年生的实生苗,距地面4厘米左右处剪断,选梅花一年生壮枝作接穗,剪威长5-6厘米小段,留3~4个芽,在最后一个芽的外侧两边向下斜削成鸭嘴状,再在砧木一侧开3厘米长的接口,将接穗插入砧木接口中,插密实,然后用塑料薄捆好,或用涤纶胶带粘紧,再用小塑料袋把接穗套起来,袋口捆在接口处以下,这样可以透过薄膜看成活情况。也有将嫁接处用土封起来,45天后去土检查成活情况。
(2)芽接。多在8~9月份进行,先选充实饱满的芽作接穗,用“T”形接法,把砧木距地面5厘米处横断,再从切口中央向下切一刀,成“T”字形,然后轻轻将皮层剥开,把准备好的接穗插入“T”字口的皮层中,芽接要贴实贴紧,再用塑料薄膜条或涤纶胶带捆好。1周后,如叶柄脱落,接芽变绿,即为成活。到来年春再从接口向上5~6厘米处将砧本顶部截去,并注意随时抹除砧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