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梅花古诗中为的意思是什么寓意 [复制链接]

1#
《梅花》赏析原文

《梅花》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春,王安石被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王安石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赏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结构分析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姿态。诗人通过“墙角”这一特定地点,突显了梅花的孤独和坚韧。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不畏艰难、独立自主的精神。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写梅花的幽香。诗人通过“遥知”和“暗香”两个词语,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独特。梅花虽然在远处,但其幽香却能传到近处,这种香气不仅令人陶醉,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才华。

立意分析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心性坚定、品格高洁的信念。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成为了诗人自我写照的象征。

典故分析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暗香”一词源于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巧妙地借用这一典故,进一步丰富了梅花的意象,使其更加生动和深刻。

佳句点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又突显了其不畏严寒的品格。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通过对梅花香气的描写,进一步升华了梅花的高洁形象,使读者在视觉和嗅觉上都能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王安石(年12月18日—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来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