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死摆渡人让患者活着有尊严,安宁守护 [复制链接]

1#

经济观察报记者张医院住院楼的窗内传了出来。唱歌的人是此前一晚刚刚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的8旬老人李建国。他斜躺在病床上,看着老伴也跟着唱,他也笑了,随着音律挥舞着双手。“今天还想安乐死吗?”医生问。“谁不想多看世界两眼。”李建国说。

此前一天,李建国由家人从上海送到位医院。因为疼痛难忍,他流着泪哀求医生帮助他尽快结束生命。在家中,他曾想跳楼自杀,但担心逝后影响家人的生活。

疼痛难忍意欲自杀的想法,在末期患者中比较常见。医院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见过许多,甚至有患者花了几百万元排号去往瑞士接受安乐死。不过他发现,当患者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后,大部分又都有了生的意愿。

从患者身上,路桂*得出了“时时可死,但步步求生”的安宁疗护理念,它的意思是,当疾病无法治愈时,患者完全接受随时离去,但只要有所好转,患者都期望生存时间能尽量更长一些。

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的相关服务,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像路桂*这样的安宁疗护从业者,每天都在患者的生与死之间扮演“摆渡人”,在生命终末期给予患者舒适的、有尊严的生活,在生命谢幕时温情相送。

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共有15张床位,自年开设以来,已服务了多位患者。床位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患者的等待是常态,还有人在入院刚做完核酸还未及进入病房就离世了。

接诊了超过位有安宁疗护需求患者的宁晓红,也深知行业内供需失衡之严重。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负责人。年1月4日,医院安宁缓和医疗门诊正式挂牌开诊后,她的诊疗号被早早约满。

路桂*介绍,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约万,但得到安宁疗护服务的仅有约0.3%。

国内许多安宁疗护中心难持续运营,关门倒闭的现象屡屡发生。路桂*所在的安宁疗护医院的资金补贴,否则难以平衡收支。而在门诊上,安宁疗护门诊接诊一位患者的时间常需30-40分钟,比其他门诊时间长了许多,但费用却都一样,这导致相关医生收益偏低。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雷爱民表示,医院收费制度和床位周转率的限制,医院的安宁疗护工作人员大多是跨科室兼职从事安宁疗护工作,在不改变大环境和配套*策的背景下,这些安宁疗护中心医院的资金补贴和医护人员自身对情怀的坚持。

“俯身阅读生命”

路桂*从事安宁疗护工作已近20年,此前他在医院疼痛科时就常收治末期癌痛患者,不过那时还没有独立病房。年,他医院担任疼痛科主任,同时组建安宁疗护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俯身阅读生命”是核心的服务理念。在路桂*看来,安宁疗护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匍匐的姿态,从患者需求出发,而非传统的“管与被管”的医患关系。

路桂*曾在一家硬件设施普通的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宁养院看到护工把一位患者的被褥、垫子、衣服悉数拿出晾晒,路桂*原以为是病人尿床,问过才知是因患者特别喜欢阳光的味道,为了让患者嗅觉舒适,每到晴天,护工就把他的衣物晒到阳光下。

路桂*要求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面对患者时都需“颔首慈眉”,从神态上就要表现出无比宽宏、包容,内心恬淡,倾听和接受患者的一切诉求。

在收治患者时,大到家庭关系、信仰、临终心愿、葬礼形式,小到称呼、喜好的气味、生平荣耀时刻等,都会被细致地记录在案。入院后,每一位患者会有专属的服务团队,团队会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