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个人养老金新政落地公募抢滩万亿长钱 [复制链接]

1#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

老龄化压力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逐步扩大,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步伐,也在加快迈进。

新进最重要的动作和*策,是证监会近期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证基金业务的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4月国务院发布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之后,进一步细化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的管理制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证监会的最新规定,在试点初期为个人养老金可选产品提前设立了一定的筛选条件,明确可投产品范围,在解决养老金问题的同时,还能解决金融体系缺乏“长钱”的问题。此次个人养老金规定的出台可能会成为后续资本市场改革的信号弹,可期待后续资本市场改革更加明确信号的释放。

日前,证监会就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4月国务院以来,进一步细化了关于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的相关管理制度。

超万亿“长钱”增量可观

自年以来,国内就积极为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做铺垫,包括推出养老目标基金、开展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及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等。因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试点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位券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受益群体覆盖面较窄,且与个税改革后的新税法并不完全匹配;二是,投保流程复杂,退税手续相对繁琐,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意愿不强;三是,产品制的设置不够灵活,吸引力有限。

不过,随着个人养老投资时代的逐步开启,相关*策也在进一步完善。例如,今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而时隔2个月,证监会推出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规定》),明确了公募基金行业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安排,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加明晰的操作路径。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个人养老金的入市,将会给市场带来大量的中长期资金增量。公募基金作为承接个人养老金资金的重要金融产品,后续发展潜力较大。

招商证券研究就通过假设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数增速、缴费上限调整比例、个人养老金参与率等条件,对未来国内个人养老金缴费规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未来5年个人养老金累计缴费规模上限达到约亿元;10年累计规模上限为2.77万亿元。

数据显示,年在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万人,年至年,在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年化复合增速为4.6%。基于此,信达证券测算,“假设未来十年在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保持4.5%的增速,保守估计个人养老金未来十年参与率意愿在5%左右,按照目前顶格缴纳的元/年的金额,则未来十年参与规模可达2.57万亿元左右。”

那么,这超过万亿的资金将有多少投资公募基金?东亚前海证券认为,依据美国IRA投资资产比例,保险类资产占比低于10%,共同基金及其他资产占比超90%。预计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资产选择有限,公募基金投资比较较大,在乐观、中性、悲观情形下,公募基金占比为90%、70%、50%。

目前,公募基金、保险机构、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均推出了养老金融产品,不同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在透明度、风险特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证券、公募基金等多种金融业态同台竞技,养老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谈及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投资中的优势,南方基金表示,作为国内资本市场和养老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在养老金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较于银行和保险,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更具优势,投资范围横跨A股、港股等,已历经数轮牛熊考验,为数亿客户创造了长期收益。其次,公募基金在权益投研上的积淀,有助于公募FOF在平衡类、偏股类等第三支柱产品的设计、管理和风险控制上更具先发优势。

还有哪些挑战

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自我保障能力,将“储蓄养老”转为“投资养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回撤和波动率会更加敏感,但如果这类产品与市场现存的理财产品类似,那怎么说服投资者去买呢?”一位具有十年投资经验的基民陈先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来看,在产品费率、封闭期和配置策略方面同质化也比较严重。”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购买基金是追求的是“赚钱”而非“性价比”,因此相较于追逐市场热点的主题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相对“冷门”,更受成熟理性的投资者青睐。但从现在的投资者结构来看,年轻新基民规模持续扩大,所储备的专业理财知识略显薄弱,需要基金公司开展更多的投资者教育宣讲。

记者就相关问题随机采访了十名年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一位大学毕业仅两年的投资者李女士表示,“我平常购买的产品都是某软件排行榜内的热门基金,对基金其实不是特别懂。而且我现在年纪比较小(24岁),考虑养老问题有些太早了,所以不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