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波思基
导读:独角兽基金,之前很火很火,相信大家都听过。但后来,BATJ因为各方面原因,一个也没有回来。多次嚷嚷着要回来的小米,很快也偃旗息鼓。千亿资金因此“闲置”,却反而因“因祸得福”,跑赢了大盘,取得正收益,但因为买的都是债券,和初衷背离,遭到各种吐槽。最近,独角兽基金终于开始为自己正名了~~
“躺”赢大盘
谁能想到,六只独角兽基金成立后,却“无米下锅”,没有CDR标的可买,靠着固定收益,成功躲过了股市大跌,不仅保本,还吃到了债市“小牛”。
事情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今年6月份的时候,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为了“迎接”百度、阿里、腾讯等海外上市的独角兽顺利回归A股(通过CDR形式),6家基金为此量身定做了“独角兽”基金。
到了7月6日,钱都收好了: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基金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募集结束了,共募集了.18亿元。
就等动手了。
但尴尬的是,BATJ一个也没有回来,信心满满的小米,最后也凉凉了。
无米下锅,咋办?钱都收来了,总不能到手的钱往外推吧?
但根据规定,6只千亿级基金不能在二级市场买卖任何股票,只能在一级市场参加战略配售。于是,它们只好去买了大量的债券类资产。
从基金三季报来看,6只独角兽基金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债基”。如招商3年封闭战略配售,在权益仓位上比例为0,债券仓位占比却达到65.89%,返售金融资产也达到30.99%,剩余3.12%为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
而股市在此期间,走的怎一样惨字了得,让人心里瓦凉瓦凉的。而债市反而走出了一波不俗的“小牛”,收益让人羡慕。千亿的“独角兽”基金,因此而收益超过大盘,可谓意外之喜。
超额中签中国人保
BATJ回不来,那总不能一直买债券吧?
基金合同中投资范围有这样的描述:“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
也就是说,可以打新的。所以,各个独角兽大号就开始了“打新之路”。
11月7日晚,中国人保A股IPO公布了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和网上中签结果,招商、易方达、南方、汇添富的四只CDR基金赫然在列。
四家CDR基金获得战略配售,中新股数量可不少呦:招商获配万股,易方达获配万股,南方获配万股,汇添富获配万股。
大家都知道,国内打新股是超级赚钱的。
但是呢,战略配售是要锁定期一年的,一年后中国人保的股价会在哪呢?在新股频频破发的情况下,大盘股破发比例更高,独角兽基金怕是要唱《凉凉》了。
但是作为长期投资的话,保险版块,向来是一块大“肥肉”,其实没那么大隐忧,这也是为啥独角兽基金要封闭三年的原因。
“科创板”崛起
对于“独角兽”基金,还有一个很大的利好,就是最近特别火的科创板!
很多创新型企业需要大量融资,但因为公司还没有稳定盈利,不符合国内上市标准,无法在国内上市,只能去美国或者香港。也让国内流失了不少“市值”,咋办呢。
“科创板”,正是为了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也让这千亿“独角兽”基金,有了很大的“用处”~~
科创板股票上市时,战略配售基金就可以参与进去,长期投资。要知道,像蚂蚁金服等超级独角兽,规模都是百亿、千亿以上,如果大量募资,市场有点吃不消。但有了这些战略配售基金,就能很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也让独角兽基金走出“债基”的尴尬局面。
以前投不到BATJ,以后在“科创板”就可能投到。毕竟呀,很多名气很大的独角兽公司,像蚂蚁金服、今日头条、滴滴出行等,目前都还没有上市,机会还是大大滴。
怎么买
目前,已经过了申购期,“独角兽基金”是没法购买的,不过在3年封闭期内,每6个月会开放一次申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